認識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)
致病原
為肺炎黴漿菌(Mycoplasma pneumoniae),它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,和一般細菌不同的是,它沒有細胞壁,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。
流行病學
各年齡層均有感染之風險,但較常見於年輕人及學齡兒童。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,於學校、大學宿舍、軍隊、護理之家及醫院等場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風險較高。原先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,其發生嚴重感染之風險較高。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皆可能感染,但夏天及初秋較常見。依據美國資料顯示,約3至7年會有一波大流行。
傳染方式
肺炎黴漿菌可經由人傳人傳播,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。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。
潛伏期
約1至4週。
臨床症狀
一般而言,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,可持續1至4週,且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。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,特別是孩童,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、倦怠、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。估計約有10%的人會得到肺炎,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、發燒和發冷、呼吸困難、胸痛及倦怠。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,但可能會有喘嗚(wheezing)、嘔吐或腹瀉等症狀。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、氣喘發作、腦炎(大腦腫脹)、溶血性貧血、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(史蒂芬強生症候群、多形性紅斑、毒性表皮溶解症)等嚴重併發症。
治療
以抗生素治療為主,可使用紅黴素治療10-14天,並給予支持性療法,大部分的病人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的改善。但經治療後可以減輕病童的症狀及減緩病情, 但卻無法改變傳染的能力,因此病童在治療中或治療後仍具有傳染力。故家中若有成員罹患時,最好能適度隔離,以免傳染給他人。
日常照護
1. 藥物方面:應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, 切勿自行調整藥物劑量,並注意觀察有 無出現以下藥物副作用:嘔吐、腹部不 適、腹瀉、心跳過速、心律不整、顫 抖、失眠、抽搐、休克、皮膚發疹、胃 腸不適等症狀,一旦發現上述症狀,請 立即告知醫師。
2. 飲食方面:良好的營養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,並幫助呼吸順暢。病人可以採用高蛋白及高熱量飲食,同時須注意補充水份,下列飲食原則可供參考。
.採少量多餐,每餐不要吃太飽,餐前可休息片刻,餐後不要立即躺下(至少維持超過30分鐘)。
.熱量提供方面,可在飲食中增加不飽 和脂肪酸,如:大豆油、菜籽油等,以增加熱量及減輕呼吸負擔。
.多攝取水果、青菜,補充各類維生素,以增加抵抗力、預防便秘。
預防感染
.在感冒流行期間或身體抵抗力較弱時,可戴口罩,勿到公共場所,儘量避免和感冒的人接觸。
.打噴嚏、咳嗽時,請用衛生紙遮掩口鼻,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。
.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。
.注意口腔清潔衛生。
.進食時不說話,避免嗆咳。
.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、充足的睡眠及適度運動,以增加抵抗力。 .天氣變化時,應適時添加衣服,避免受寒。
【參考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】